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10万日本间谍隐藏中国大陆,个个都是高知分子,他们到底想干啥?

2023-09-29 17:05:05

文|清源

编辑|t

自20世纪初期以来,日本几乎不间断地打探我国情报。

如上世纪70年代,日本利用《中国画报》刊登的“铁人”王进喜的照片,成功分析出中国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、产油量等关键信息,帮助日企成功赢得大庆油田的招标;

日本考察团“访问”安徽泾县,窃取宣纸技术等。

进入21世纪后,国际局势变数不断增多,同时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使得日本确立了重新实现“军事大国”的目标,对华情报工作持续加强。

尤其是不少高级知识分子也沦为日本“走狗”,令人扼腕叹息。

那么,日本对华情报工作究竟进展如何?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?


(间谍可能就在身边)


甲午战争尝甜头,“情报”思维挥之不去

中日两国一衣带水、隔海相望,始终紧密相连。

中国之于日本,犹如悬在头前的美食,可望而不可即,却又欲罢不能。

自近代以来,日本一直视我国为主要竞争对手、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乃至军事上的主要假想敌。

冷战时期,日本便派遣大量的间谍秘密进入中国,搜集情报。

当时,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,日本摇身一变,成为了西方阵营搜集中国军事情报的前沿阵地。

在二战中销声匿迹的“特工科”借壳重生,培养了大量野心勃勃的特工。

冷战结束后,由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抽离远东地区,加之自身综合国力迅速增强,日本确立了重新成为“军事大国”的目标。


(日本防务省)

借助军事改革这股“好风”,日本的军事情报建设也迎来了大发展,在对华军事情报工作建设方面更是卓有成效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情报”二字,在日本各个重要历史节点无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一直被日本视为立国之本。

近代甲午战争的胜利,使得日本从“蕞尔小邦”一跃成为世界强国,战前出色的对华军事情报工作对战争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因此,自近代以来,日本一直十分重视对华军事情报工作,并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情报工作的思维传统。


从同文书院到二战战败,日本情报兴亡史

纵观日本对华情报工作的突出特点,那完全可以用“高级知识分子扎堆”来形容。

二战前和二战进行时期,日本就在我国上海建立了一所“间谍学校”——上海东亚同文书院。

这家书院只招收日本学生,办学宗旨美其名曰“透彻地了解中国”。


(同文书院)

着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利用自己的身份,揭露了这家书院就是个“教授奸细之术”的特务机关!

学生所写的中国情报,要么被叫做“课程作业”,要么是“毕业论文”,全部送呈日本军方。

这些“学生”走遍我国的山河大地,美其名曰“考察风土人情”,其实是探查我国各地的矿藏、军工企业分布。

如此获取情报的方式,可谓是令人大跌眼镜。

二战战败后,日本军力发展受到了严格限制,情报部门全部就地解散,军事情报工作被全方位“打压”,甚至逐渐淡出国民视线。

同时,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了日本主流民意,民众普遍认为情报机构“黑暗”、十分抵制情报工作。

虽然受到国际、国内双重限制,但早在二战结束初期,日本政府便通过前情报官员于1947年重新组建了名为“历史课”情报机构。


(审问剧照)

这一机构的主要任务,就是通过审问从前苏联、中国遣返的日本战俘,以获取中苏重要的军事情报。

但当时对华军事情报工作规模较小,力量较为薄弱,并未取得多少具体的成效;

同时考虑各方面反应,当时日本政府只能在秘密情况下重建对华军事情报工作,而不敢公开进行鼓吹。

另一方面,战后日本将国土防卫交由美国,在安全上完全依靠美国。

因此实际上,日本军事情报工作在战后完全由美国主导、受美国支配。

一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,因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,在美国的扶持之下,日本开始借机重建和恢复军事情报机构,陆海空自卫队参谋部调查部相继组建。

自此,刚刚消亡没多久的日本情报部门便死灰复燃。


高级知识分子扎堆,日本打的什么算盘?

“不要钱,不要命”的同文书院随着历史而被淹没,但是在神州大地上,仍有不少和书院“学生”一样的知识分子,正在为日本奔波卖命。

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,自21世纪以来,日本有数十名在华间谍被捕;

而日本在华间谍人数规模甚至将以万记。


(董郁玉)

新闻界的精英,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——董郁玉,在2022年春节期间被捕。

他被捕的原因正是因为涉及间谍罪,向日本输送情报。

堂堂《光明日报》评论员竟然是日本间谍,这不禁令人感到目眩——光明光明,怎么还能滋生黑暗呢?

当他被捕之后,人们才豁然发现:这位媒体人之前发布的一些文章,并不是观点高深莫测,老百姓因此听不懂;而是他的观点就是有问题呐!

昔日,董郁玉鼓吹西方关于朝鲜的观点,甚至还写了篇《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》这样的文章。

其实单看文章标题,也是无伤大雅,但是他在文中处处暗暗贬低中国,甚至借用他人之口表示:美国的竞争对手永远赢不了未来。

如今细细回想,这屁股歪的恐怕不是一点半点。

这种“高级知识分子”,操控评论、影响舆论,那自然是一把好手。

同时,他还可以把报社的“内部消息”出卖给日本,其危害甚大。

不单单是报社主任,大学教授甚至也被日本渗透了。

2019年,日本某大学教授袁克勤在我国被捕。


(袁克勤)

谁也不曾想到,这位从农村走出、从我国吉林大学毕业、长相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,竟然道貌岸然,暗中出卖国家情报。

大学毕业后,袁克勤争取到去日本留学的名额,深受日本右翼思想的影响,最终一步步滑向“亲日”的深渊,成为间谍。

学业完成回到中国后,袁克勤利用职务之便传播各类亲日思想,暗中向日本输送我国情报。

最终,早早地就被我国国安部盯上的他难逃法网,被成功抓获。

贵为大学教授,又是学富五车,竟然也成为日本人的“走狗”,令人扼腕叹息。

这不仅让人感到疑惑:日本人到底想干啥呢?

四、日本葫芦里的药:美国战略重心转移

日本在冷战后对华情报工作持续扩张,和美国脱不了干系。

进入21世纪后,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,日美两国在经济、政治上摩擦不断,这些因素使得日本政府对于安全环境的认知产生了重大转变。


(日本阅兵彩排)

因此,日本开始主动突破原有军力建设的种种限制,对华军事情报工作开始兴起,并逐步由幕后走向前台。

2002年,日本自卫队改革情报体制,成立情报本部,统管对华军事情报工作。

首任情报本部长便是曾经担任日本驻华武官的国见昌宏。

这也充分说明,日本政府对于中国军事情报的重视。

国见昌宏熟悉日本对华军事情报工作,上任后日本对华军事情报工作建设开始得到系统性加强。

在2004年12月发布的《防卫计划大纲》当中,日本首次提出“传统遏制手段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”,需要建立一支快速反应、机动、高技术情报能力的防卫力量。

由此,日本开始公开鼓吹加强军事情报力量建设,对日本周边海空域开展常态化的侦察监视。

此后,日本官方所有的安全战略文件——《防卫计划大纲》、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不断强调要“加强情报力量建设”,“从平时起开展各类情报搜集”。


(日本军国主义抬头)

如今,面对国力迅速增强的中国,“中国威胁论”开始在日本国内甚嚣尘上,加强对华情报工作,这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
参考资料:

细思极恐!着名媒体人董郁玉竟然是日本间谍. 2023-05-03.

环球时报.中国公民袁克勤为日本从事间谍活动被查. 2021-05-26.

袁克勤双重身份曝光,多年为日本提供情报,赵立坚直接把话说透. 2021-05-31.

环球网.日媒:日本曾向美英提供“新疆情报”,还要求保密. 2020-12-30.

日本新《防卫白皮书》出炉,岸田对华摊牌了,将插手台海阻挠统一. 2022-07-26.